身上肉疙瘩未必都是疣中国青年报



受访专家: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杜娟

生活中,不少人一听到“疣”字,就自动将其与传染病挂上钩,恨不得躲得远远的。疣确实带有传染性,但不是“一碰就感染”,有些“疣”根本不传染。

疣,一种皮肤表面的赘生物,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后,病毒促使细胞增生导致的,比如寻常疣、扁平疣、跖疣。感染疣的人常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皮肤有破损;第二,免疫力低下。皮肤有破损时,病毒可进入皮肤,如果自身免疫力可杀灭病毒时,感染者就不会被传染;如果免疫力不足以与病毒“抗衡”,病毒便可在皮肤上“作乱”,长出疣体。因此,暴露部位的皮肤接触病毒的几率更大,是疣的高发部位。

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杜娟表示,比起传染他人,患疣者的自身感染更加普遍且严重。患者常搔抓疣体,出现皮肤破溃,病毒顺着抓痕长出更多疣体,我们称之为“同形反应”。

生活中,还有些“肉疙瘩”因形似疣,常被误认为传染病,患者要注意分辨。

皮赘光滑、丝状疣粗糙。皮赘是柔软、光滑的软“痦子”,好发于头颈部、胸背部以及腋下,呈肉色或褐色。它属于皮肤软纤维瘤,可能与生产后激素变化、皮肤老化、光暴露(不注重防晒)相关,并不具备传染能力,但常被误认为“丝状疣”。

丝状疣则是“小个儿”的寻常疣,与皮赘的明显差别是它表面粗糙、不光滑,好发于眼睑、颈部等。

老年斑变色、扁平疣凸出。“老年斑”看起来和扁平疣有点像,临床上称为“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表皮内增生。虽然也是扁平状,但老年斑多数与皮肤持平,有时会高出皮肤表面,甚至脱落后再长,颜色会逐渐加深、变大,位置较分散,好发于面部、头皮、手臂等脂溢性或暴光部位。

扁平疣相对粗糙,仅有粟米大小,略微高出皮肤,可单独或密集分布,有时也因搔抓呈线性排列。但患者自己较难区分,最好求助专业皮肤科医生。

鸡眼单个出现,跖疣不是。鸡眼是由慢性摩擦或压力导致的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形似鸡眼,表面光滑但有皮纹,好发于手指、脚趾间,大多单个出现,没有传染性。

跖疣早期是肉色小丘疹,会逐渐发展成表面粗糙不平的黄色斑,没有明显皮纹,削去疣体表面或疣体破损后有黑点或出血点,很少单个出现。

湿疣也有“假性”的。部分年轻女性的阴部会出现密集的粉色小丘疹,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常被误认为是尖锐湿疣。但尖锐湿疣多为褐色或肤色,往往是迅速增多、大小不一。这种粉色丘疹可能是假性湿疣,与性接触无关,也不会传染。

杜娟提醒,病理活检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如果皮肤上出现不明“肉疙瘩”,最好去专业皮肤科就诊,不要自行猜测,也不要盲目用药。

来源: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zd/1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