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硬块挤压后疼痛难忍,是鸡眼还是跖疣



夏天到了,

露出小“jiojio”的季节又来了!

小仙女们准备好美美的凉鞋了吗?

然而有些小伙伴却为脚上的“鸡眼”烦恼不已,不仅影响美观,走起路来更是疼痛感十足,为此许多小仙女不得不放弃最in的凉鞋。但你认为的“鸡眼”,真的是鸡眼吗?不妨先来看看下面两组图片。

猜猜哪个才是真正的鸡眼?

滑动查看正确答案

滑动查看正确答案

跖疣?是什么?

……

往下看

?

对于“跖疣”,大部分小伙伴会感到陌生,但提起“疣”、“瘊子”,想必就会恍然大悟。

那什么是“疣”?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传统的分类是根据疣的临床表现及部位,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口疣、咽喉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跖疣多由HPV-1感染引起,系发生于足底的疣,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其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表现:

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一般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

若将表面角质刮去,角质环与疣组织之间境界更为清晰,疣组织表面呈肉刺状,可见散在分布的小黑点,系由毛细血管破裂外渗凝固所致;继续修削,可见点状出血。

跖疣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单发或多发。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包括自身接触)所致,外伤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也是重要原因。跖疣的挤捏痛较压痛明显。

临床上治疗跖疣常行冷冻(关于冷冻治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可外用5%咪喹莫特霜等药物治疗。

鸡眼又是什么?

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压、摩擦所致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性损害。

损害为境界清楚,嵌入皮内的针头至蚕豆大小、淡黄色或深黄色的局限性角质增生物。

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楔形向下增生至真皮部。若削去表面角质,中央可见一坚硬的角质栓,周围有一透明的淡黄色环,形如鸡眼。

因圆锥状角质增生物的尖端压如人真皮乳头部,在站立或行走时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发生剧痛而影响走路。压痛明显。以足趾前中部、小趾外侧、趾背及足跟等易受摩擦部位多见。

对于鸡眼,应当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摩擦和挤压,选择适脚的鞋,若有足部畸形应矫正。治疗可外用鸡眼膏、50%水杨酸乳膏,也可行鸡眼切除术,冷冻、激光等方法可适当选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小伙伴们对于跖疣和鸡眼是否有所了解了呢?

不论是跖疣还是鸡眼,医院就诊,由专业皮肤科医生诊断,为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早日让jiojio焕然一新哟。

THE

END

李明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医院皮肤科主任,医院皮肤科主任。第二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第一、二届执委、第三、四届常委和第五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常委和免疫性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等职。

从事皮肤科工作三十余年,一医院皮肤科从事医、教、研工作。近年来,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关于结缔组织病方面的课题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共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论文24篇,总他引余次,单篇他引最高余次(ArthritisRheum,)。撰写多部皮肤科专著,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皮肤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6本皮肤科专业杂志的编委。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病,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免疫性皮肤病。在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结缔组织病雷诺现象等方面做过较深入研究。

出诊时间:特需门诊每月一次,定期更新。

杨骥

主任医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皮肤科主任。目前为中国病康复医学会皮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皮肤康复专委会委员等。任BMJ、CellDeathDisease、ClinicalandExperimentalAllergy、中华皮肤科杂志和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审稿人。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治和研究,擅长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肿瘤相关皮肤病等和疑难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参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5项课题。在国际著名杂志BMJ、ArthritisRheumatism和CellDeathDisease等上发表论文42篇,SCI论文29篇(第一和通讯作者22篇),累计影响因子约分,相关研究结论被累计引用约余次,单篇最高被引余次。参与编写/译5部专著。申请5项发明专利,2项已经获授权。入选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计划资助、复旦大学“卓越”-卓学优秀人才层次、医院优秀骨干计划等。获第二十四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银奖、第二十五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铜奖、年度中国皮肤科优秀中青年医师奖、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提名、医院第三届科技新星和胡润-平安好医生称号(/年)等。出诊时间:特需门诊每月一次,定期更新。

高露娟

副主任医师,博士

医院皮肤科执行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于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就职于医院。

第八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甲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皮肤美容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毛发移植及健康管理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皮肤外科学组成员,《英国皮肤科学杂志(中文版)》编委及编辑部秘书,及《FrontiersinMicrobiology》,《Mycopathologia》等著名微生物学杂志审稿人。从事医学真菌相关研究,曾赴日本千叶大学医学真菌研究中心及新加坡国立皮肤医学中心交流。从事医学真菌相关研究,曾赴日本千叶大学医学真菌研究中心及新加坡国立皮肤医学中心交流。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入选医院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有合作课题多项。已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文章15篇。

擅长:常见皮肤病及性病,包括湿疹、痤疮、特应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疾病、敏感肌肤及感染性皮肤病等。

出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全天,周二、周三上午。

黄灵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于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就职于医院医院。

参与省市级课题2项,在国内发表论文数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3篇。年度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

擅长常见皮肤病及性病,包括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及丹毒等感染性皮肤病、各类病毒性皮肤病等

邱洋洋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上海交通大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就职于医院医院。

参与省市级课题2项,在国内发表论文数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

擅长儿童皮肤病及各类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包括特应性皮炎、湿疹、痤疮、病毒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及过敏性皮炎。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zl/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