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人物刘光炳奶奶与她的三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53.html

奶奶与她的三绝

文/刘光炳

  “太师如灵一个圈,其中一点十边形,今到断处衡山绿,绿起三光上大船,本师道、祖师道,杨某不识天,堵住杨公莫撒子,无风。”

当看到这不知所云的歌谣时,谁能想到这是民间治疗丹毒的神咒呢?如果说,在几十前,我曾无数次亲见我奶奶一边念经一样的反复念着这几句话,一边用手在患者长有丹毒的部位划圈或轻抚。如此几次,丹毒就消失了。你是不是会让人惊诧,或者觉得十分神奇,或者会完全没人相信呢?

早几年,妻身上长了几个小泡,突然就由骚痒而红肿,只一天功夫便发展到一片,痛得钻心。好在我们当时住在她当医生的哥哥家,妻兄一看,说是一种很凶的丹毒,如治疗不及时,只需几天就可严重到不治,真是把我吓得不轻。他随后又宽慰说,幸亏发现及时,十天半月左右就可治愈,只是这东西会让人感到巨疼难忍。知道这是丹,我猛然想起了我的奶奶,要是她老人家还在,那此时天空中飘来的将是五个大字:这就不叫事。

奶奶在世时,有治疗毒丹、足底石碾子和“饭眼睛”三大绝技。在农村那个极其贫困和医疗资源非常匮乏、医疗水平低下的年代,奶奶的这一祖传秘技闻名于十里八乡,为无数的乡亲解除了病痛之苦,甚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奶奶治这些病都不需要打针吃药,口中念着歌诀咒语,配合一些手部动作,不会给患者增加任何痛苦,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样子,好像跟玩儿一般。

在我的印象中,她老人家直至去世前,一直都有人找她治病。不知是什么时候,按照只能单传的规矩,奶奶把这一祖传技艺传授给了我的堂兄。后来,可能是现代医学逐步发达,加上人们对西医的普遍认同,民间技艺已成偏废之势。也不知道是疫苗的应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上述的病症似乎也不太常见了。也许是我在奶奶去世就离开家乡的缘故,我至今也没亲见过堂兄为人治过病,所以特别想见识一下奶奶的绝技在她嫡传弟子手中能一显神威。

在当医生的兄嫂深深疑惑之中,我联系了堂兄,他满有把握地说可以治好,但不巧的是他不在家,让我很是遗憾。如此,医院的方法,打针吃药吊水,花了上千元,治疗大约一周多,也算是好了。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有人来找奶奶治丹、划足底石碾子和扎“饭眼睛”。来人都会拿些鸡蛋、或者一包白糖、或者一袋冰糖、或者红枣、雪枣、兰花根、“猫耳朵”(过去的糕点小吃)等礼物,尽管物品不多,奶奶还是要客气一番,随手接过物品往一张老式桌上一放,也不管我们一众小孩子已把所有的惦记都放在了桌子上。她顺手拿过来一小板凳,让来人坐在她的对面,开始了她的神奇治疗。我们就在奶奶周围一边玩,一边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奶奶念这些符咒很有顿挫,就像唱歌,极其悠扬委婉,再配合手中娴熟的动作,这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很是有趣。有时,我们就学着奶奶的腔调大声地唱和,她不管也不恼,只专心于她的念唱,似乎完全沉浸于她的世界。时间一长,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歌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思,但我们也能背个七七八八。也不知道反复了多少遍,就听奶奶说声好了,就嘴停手停了。

听到这,我们便兴跃三杆、欢跳相随,因为我们早等着奶奶把来人送走,心里一直惦记着桌上那包东西就能分给我们吃了。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岁月,许多人都在饥饿状态中挣扎,能填饱肚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村更是不可能有吃零食的待遇和习惯的。而我们因为奶奶有这门技艺,时不时就能吃到让人垂涎三尺的糕点零食,经常能享受到难得的美味。至今想起,那些从味蕾深处被唤醒的味觉记忆,虽然有些古老却还是那么的让人回味和诱人。特别是当我的表现让奶奶满意的时候,她会把我单独叫到她的房间,从床头的一个瓷坛里,抓一把雪枣糕、兰花根什么的悄悄放在我的衣袋里,让我独享,过一会我就跑到小伙伴面前得瑟去了。于是我们一众古灵精怪的小家伙就会在奶奶面前争表现,乖乖听奶奶的话。

我的奶奶黄氏,出生在清光绪十八年,比毛爷爷大一岁。在她哺养的六个成年子女中我父亲排行最小,家父仅两岁时,还在壮年的爷爷就撒手人寰了,家中突然没了顶梁柱,奶奶一个缠足的小脚女人,迈着三寸金莲,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上要伺奉年迈的婆婆,下要哺养4个未成年子女的重担,日子自然凄苦艰难。成年的大伯虽然还没有分家,但已有自己的两个儿女,大姑已经出嫁。无奈,后面的两个缠足姑姑只好给人做了童养媳。随着大伯儿女更多,渐长的孩子食量更大,日子更加难熬。9年后,大伯携一家妻儿老小分家后,奶奶带着才15、11岁的两个小儿,守着几亩薄田,供养着年过髦耋的婆婆,也就是我的曾祖奶奶。这让我至今都不敢想象,那个时候,奶奶为养活这一家操了怎样的心,吃了何等的苦,受了多少的难,遭了哪样的罪。母亲前不久告诉我,那时,从小放牛的父亲11岁就学种地了,1岁已学会牵牛犁田,13岁时的寒冬腊月就顶成人到几十里外修堤筑坝,一去几个月不能回家。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为年过花甲的母亲扛起生活的艰辛,父亲这段苦水浸泡的往昔听得我泪雨倾盆。然而不管多难,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的免费给人治病,哪怕再没时间,哪怕自己身体不好,有病人上门,她是绝不推辞怠慢的。且始终恪守祖传规则,那象征性的礼物据说是药引法门、治病规矩。除此,奶奶从不索要钱财,遇到极困难的拿不出礼物,她一样热情待人,善心疗病,绝不把这技艺作为生财之道。后来,“拿东西不拿东西都要帮人治好”,就成了她老人家传给我堂兄的一条硬规矩。在我心目中,奶奶就是一个救人苦难、慈悲为怀的活佛。

从我懂事起,奶奶就是髦耋老人了,已不能做农活与重的家务,由我二伯、家父和大堂兄(大伯去世早长子代父)三家共同赡养,按周轮流。只要谁家来亲戚或做了好吃的就会接奶奶一起吃。我上学后,奶奶听力一日不如一日,慢慢的就基本听不到了,跟她的交流只有靠手势了。到我大妹之后生的孩子,她就连名字也不知道了。她经常穿侧襟布扣上衣,一长排布扣,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扣好。冬天时胳膊肘弯不过来,只好叫我们小孩子帮忙。奶奶年事虽高,没了听力,但身体还算健朗,心思清晰。成年子孙天天要出工干活,早出晚归,没功夫管小孩,她就撑着一把椅子(一则可以当拐杖,二则可以随时有坐)颤颤巍巍地在屋子内外走动,照看这,提醒那。或者干脆找个视线最开阔的地方坐着,看几家大小十多个孩子疯玩,随时   即便到今天,我和堂兄都不能确认其病名与歌诀的准确表述,它却实实在在能把病治好,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催眠的意念疗法。为什么这些歌诀从奶奶和堂兄口中诵出就有如此功效与威力?堂兄说,这个技法是单传,经祖传师傅开卦才灵。他告诉我,几十年间,他在农村治愈了不少患者。甚至还有在外地打工的人,得了丹毒来电话咨询,他让人把电话放在患处,他念过符咒之后,据说也有所减轻,他才知道还可以这样做,如此多次,居然给治好了。现在有手机视频了,他利用视频也治好了几例。这完全是隔空打牛啊。

这种无需打针吃药,也没有治疗痛苦,而且消除病症的疗效立显的技术,还绝不收钱,今天听起来有点像是天方夜潭。但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农村的医疗体系也比较完备了,更多的新一代更相信现代医学,而不太依赖民间技艺和土法偏方了。但我不清楚,已经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是否能对类似的祖传疗法给出科学的解释。另外我也清楚,今天的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对这种没有任何合法资格证件和科学验证的民间技艺是不可能认可和支持的。

但我认为,作为一种成熟的民间技艺,都有至少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了一代代的发展与检验,早已由实践证明是可靠有效的,曾在民间广泛使用和认可,就应该是中华古老文明中难得的瑰宝与遗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加以验证、吸收保留和发扬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刘俊兰发稿编辑:寂石

征集影视剧本公告为繁荣文学,实现作家人生价值,本社从即日起大量征集影视剧本和中长篇小说,并且专门成立影视剧本推介机构,向海内外影视制作公司推荐。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所有征集作品,出版发表不限;但版权必须清晰,无版权纠葛。二、作品一旦投稿给本社,视为授权,期限10年:00年4月16日至年4月15日(根据作者投稿日期顺延推算),期间不允许再找第三方推荐。三、作品征集类型1、完整的电影剧本、完整的影视连续剧本3、完整的长篇小说4、完整的中篇小说5、电影剧本故事大纲6、电视连续剧故事大纲四、工作流程1、收集库存、修改编辑发表3、出版推广4、拍摄播放5、获取片酬(稿费)五、投稿邮箱

qq.      林晚同

编辑部主任 谢文兴

编 委(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孙成纪石海天 朱玉华刘金龙陈 乐陈贤东陈缘杨天营杨胜彪杨军凯彼 铭郭良美皇 甫谢文兴彭太光潘政祥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乡土文学》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室

回归乡土,繁荣文学,支持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zl/1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