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老店话今昔
点击上方“市委今日大同”
琵琶老店话今昔
宋元林
早年间,大西街钟楼周围集中了晋安旅馆、塞北客栈和闻名遐迩的琵琶老店(原名“东胜店”)等多家旅店。琵琶老店不仅生意兴隆,而且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路经平城住在东胜店,夜晚仰望星空,想到次日就要离开故土,心中酸楚,取出随身带的琵琶,焚香弹奏吟唱。其琴声哀婉,如醉如痴,如诉如泣,令人感伤,一位通晓音律的民间艺人将曲谱记录下来,演绎成大同民间戏曲“耍孩儿腔”。昭君离店时,将琵琶赠予店家,为了纪念这位和平使者,东胜店韩掌柜将店名改为“琵琶老店”。唐懿宗咸通年间(-)大同节度使段文楚请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牌匾,挂在了旅店门楼之上。
琵琶老店的兴衰我无缘经见,但其旧址却并不陌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大同五中读初中时,大西街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那时,“琵琶老店”原址——大西街46号院,是40多户人家的居民大院。大院西侧是有名的大西街烧麦馆,因住在院巷的舅舅在那里上班,我早早地就品尝到了老大同的这道名吃。大院东侧是城区的一个小型电影院,条件很简陋,里面没有座椅,摆放了长条大板凳,但票价特便宜,5分钱就可看一场电影,对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最难忘的还是大西街46号院。那里住着我的好友王燕和她的奶奶,我当时孤身在大同上学,换季衣服就寄放在王奶奶家。一次,我做了鸡眼手术,行动不便,在王奶奶家养伤住了些日子,和大院的婶子、大娘们相处如家人。
记忆中的46号院是一座临街座南朝北的深宅大院。古朴典雅的黑漆大门夹在东西店铺之间,大门楼上悬挂着一块黑匾,就是人们所说的那块“琵琶老店”的牌匾。进入大门,走过三四十米长的过道后,向西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小跨院,院内有两间上房,一口水井,据传说,当年王昭君就住在这个小院中。穿过道向前直走,经过两排东西房,又是两个西跨院,前院有5间上房,对面是无门窗的马厩,空置着,后院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四合院。
东跨院是院中较大的一个四合院,有上房5间,东、西、南房各3间,王燕和她奶奶就住在上房,是一间半的结构,那半间是从中间竖着分割开的。从大院的布局不难看出,这里确实曾经是一个车马客栈。
随着城市的变迁,那座千年老店不复存在,但我对这块古人馈赠给后人的金字招牌的开发利用,时时白癜风的问题白癜风中医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zd/4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珲春韦一夫修脚您脚病的终点站
- 下一篇文章: 时代不同所患疾病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