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慈善期
善视界
省慈善协会九九重阳节慈善联合大行动启动全省两万名贫困老人将获“关爱礼包”省慈善协会向爱心企业颁发“情暖夕阳爱心助老”牌匾张璐摄本报讯(记者李彦伶张璐)10月13日,省慈善协会联合全省市、县慈善会及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在安康市石泉县举行“年九九重阳节向全省两万名贫困老人送关爱慈善联合大行动暨慈善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荣誉会长刘维隆、会长吴前进出席。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情暖夕阳、爱心敬老”为主题,重点慰问我省城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将老红军、老劳模、老党员和城乡贫困、残疾、空巢老人作为优先慰问对象。慰问活动采取精神慰藉与物质慰问相结合,动员广大慈善志愿者就地就近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持续开展一个月,从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全省共安排2万多名贫困老人为重点慰问对象,省上安排慰问名,各市县区慈善协会自筹安排慰问名。
为了支持本次活动,爱心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禧福祥集团各捐赠善款万元;爱心人士孙俊良先生捐赠善款90万元;陕西鸿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善款33万元;陕西九九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捐赠善款20万元;横山羊中王集团捐赠价值60万元的羊毛马甲件,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捐赠价值3.5万元的奶粉。另外,慈溪鼎安方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总价值.36万元的电视机、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用以改善省内各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条件。
又讯(记者李彦伶张璐)10月12日,省慈善协会在安康市举行九九重阳节关爱贫困老人款物捐赠仪式。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出席捐赠活动并讲话。
吴前进表示,为助力我省脱贫攻坚,改善和提升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荣军院等特殊困难人群生活质量,中华慈善总会联合慈溪鼎安方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我省无偿捐赠了价值.万元的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视机等物资,省慈善协会按捐赠方的意愿和我省实际,对全省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荣军院实施全覆盖,并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倾斜,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会上,吴前进对安康市慈善事业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安康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慈善工作,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特别是筹资2.03亿元,建成慈安便民桥座,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参与脱贫攻坚等方面,也建成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慈善项目。吴前进表示,省慈善协会将一如继往地
据了解,省慈善协会联合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开展覆盖全省的“九九重阳向贫困老人送温暖大行动”已有17个年头。这项尊老敬老、传承美德的活动已成为陕西慈善的品牌项目。此次活动共向安康市捐赠了价值万元的款物,包括冷热净水器台、空气净化器台、电视机台、医用防护服0件、羊绒马甲件、慰问金25.5万元,主要用于安康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荣军院及深度贫困县贫困老人。
寻找身边的慈善人物
爱心奉献社会服务温暖人心——张小蔚劳模志愿者服务队爱心记事□记者李彦伶文/图 张小蔚在工作室接听群众来电张小蔚劳模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年5月,由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安监所所长、西安市劳动模范张小蔚发起成立,成员由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义务巡逻执勤0余人次,开展安全讲座余场,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先后为户居民家庭建立了家庭安全台账,整理维修户,为居民更换开关、插座、水龙头、节能灯等个(只),更换电线米,为户家庭排除了安全隐患,赢得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当好百姓安全守护神“感谢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有了你们,我们的心里才踏实!”西安市陕建一公司太白小区居民刘先生对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
9月26日,张小蔚劳模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走进西安市陕建一公司太白小区,免费为居民修理小家电,上门排查老化线路,为社区群众解决问题、送去温暖,得到社区居民点赞。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今后我们志愿者服务队还将继续发扬互助友爱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10月1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作为劳模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的张小蔚回望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身为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安监所所长的张小蔚,在工作中发现老旧小区容易出现水电气暖安全问题,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经过反复研究,张小蔚自行设计出一套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使所在辖区实现了“智慧安全监管”。依托这个平台,只要辖区居民申报,服务队队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居民家中解决问题。
年的一天,家住太白社区77岁的独居老人张桂兰向服务队申报,说家中灯泡突然不亮了。服务队接到申报后,第一时间来到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已有30多年,电线线路老化严重,灯泡不亮是线路长久失修造成的。于是,队员们对老人家里的其他灯泡和开关一一进行了检修。针对辖区独居老人较多的现状,服务队还专门成立了“敲门问平安小组”,每天到老人家敲门问平安,建立帮扶档案,及时掌握老人们的生活情况。
当好义务安全宣传员在位于西安城北公园管护中心的张小蔚劳模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基地,服务队每月的第一个周日上午都会开展志愿服务,向周边居民群众讲解家庭生活安全知识、免费维修小家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健康检查等。在自制的垃圾降解时间展示板前,志愿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案例,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安全无小事,群众冷暖挂心间。九年来,服务队累计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场,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经过志愿者的努力,有件小家电“重获新生”。
当好脱贫路上帮扶人为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服务队主动与永寿县渠子镇坡边头村华晟现代农业园区联合成立劳模扶贫帮扶基地,帮助坡边头村贫困户种植核桃、冬枣、晚桃、甜柿等经济作物70余亩。同时,发挥志愿者团队的技术优势,指导坡边头村建成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规模化养殖区域,吸引周边养殖户余户发展养殖。带领贫困户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举办义务讲座52场。帮助坡边头村建成钢结构车间1平方米,引进生猪头,建成硬化发酵堆粪场平方米、沼气池1个、消毒池2个。向15名智残、肢残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九年来,服务队用心用情传递温暖,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文明号、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劳动竞赛优胜集体、西安市工人先锋号、西安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小爱暖人心
“小巷总理”吴永乐:用爱诠释最美的坚守□记者李彦伶文/图10月18日,74岁的吴永乐(左)在居民刘晓梅家慰问。“吴主任将我们当成‘一家人’,多年来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提起中铁一局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永乐,中铁一局社区居民刘晓梅满脸感激。
从中铁一局工会到社区主任,从一名退休干部到“全国模范小巷总理”,吴永乐将中铁一局社区从一个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管理难度大的老旧社区变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和谐融洽的幸福家园。
十七年来,吴永乐凭着对社区工作的一腔热情,勤勤恳恳,用真心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用爱诠释了最美的坚守。
甘当义务“修脚工”10月18日清晨7点40分,74岁的中铁一局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永乐已骑着自行车从位于曲江新区的家中赶到中铁一局社区,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吴永乐中等身材,脸上挂满微笑,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让人很难将她与74岁的老人联系在一起。年11月,刚从中铁一局机关工会退休不久的吴永乐,便挑起了社区主任的担子。
中铁一局社区是个大社区,下辖14个小区、43栋楼、户居民。吴永乐时常叮嘱工作人员:“不要总是打电话,有事要到居民家中去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在群众中。”在工作中,她身先士卒,创新性地总结出了“四四五五”工作法,不仅提升了服务层次,也受到了居民好评。
社区退休职工、孤寡老人等群体时刻牵动着吴永乐的心。有一年,社区一位身患重病的居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吃顿饺子。由于老伴不会包,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吴永乐得知后,立刻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菜和肉来到这个居民家中为其包饺子。饺子包好后,这位身患重病的人竟一气吃了19个饺子。病人很是兴奋,用发硬的手指写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看望我!”
社区还有一位身患脑梗多年且左侧偏瘫的独居老人,由于右脚有鸡眼,严重影响了他的行动。多年来,吴永乐和她的团队成员经常为他泡脚、洗脚、剪脚趾甲……像亲人一样照料他,她因此被居民亲切地称为“修脚工”。
十七年来,吴永乐走访居民余人次。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中铁一局社区成了邻里相互关心、共享社区温暖大家庭的和谐社区。
永不停歇的“钟点工”“刘大姐,在家吗?”10月18日清晨,吴永乐走进社区居民刘晓梅家中,热情地询问老人最近的生活情况。
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年来都是吴永乐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两口在生活方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
因工作认真细致,吴永乐被老伴笑称是永不停歇的“钟点工”。
一天中午,有一位老人打电话找吴永乐到家里帮忙。到家后,老人对吴永乐诉说了自己生活中的难处,又诉说自己肠胃不好的老毛病,正说着就要解手,吴永乐赶忙为她找来便盆。老人因为拉肚子粪便污染了地板,吴永乐不嫌弃,先是帮她擦拭干净身体,随后又把地板拖干净。正在此时,老伴打来电话,问她还回家吗?听吴永乐把手边的事儿说完,老伴儿冒出了一句:我看你就是一个钟点工!没想到,吴永乐不恼反而乐了。
心怀大局的抗疫人“疫情期间,吴主任安排工作人员定时为我们送来米面等生活所需,我们感觉很踏实!”采访中,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疫情期间,吴永乐顾不上在家的老伴和小孙子,毅然决然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最初一个月里,她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没有跟家人吃上一顿热乎的团圆饭。在百忙之余,她还主动向党组织交了0元特殊党费,用于支援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吴永乐逐门逐户开展排查工作。有一次,吴永乐带领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一起来到华龙太乙城小区,从30层的楼上层层逐户排查。因患有膝关节滑膜炎,上下楼梯很不方便,尽管如此,吴永乐也没有退缩,而是像年轻人一样冲在第一个。
据了解,疫情期间,吴永乐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累计走访居民户人,排查率%。
慈善项目
“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在陕启动本报讯(记者李彦伶)10月13日,省慈善协会“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启动实施。该项目以建立村社慈善基金的形式,发布公益众筹项目募集资金扶贫帮困,以亲情乡愁为纽带,吸引社会公众及关心家乡建设的热心人士参与。
“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内容简称“五个一”:一是积极推进慈善组织向基层延伸,创建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工作站负责人由村、社(区)党政负责人担任;二是设立村社慈善基金,开展扶贫济困,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建立慈善养老中心,开展慈善文化文艺活动;四是建立慈善公约、倡导乡贤文化,推进村社精神文明建设;五是成立村社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慈善幸福家园”项目按照党政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文化引领的原则运行。村、社区党支部、居(村)委会必须有专人负责慈善工作,做到账目清楚、公开透明、管理规范。
省慈善协会要求,“慈善幸福家园”创建活动要紧密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和文明村社建设开展。市、县慈善组织要加强对村社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的推进和指导。村社慈善基金在中华慈善总会平台众筹募集和配捐,资金筹集实行区块化管理,资金使用分级负责。项目筹款结束后由发起村社申请拨付,由中华慈善总会将项目善款划拨到省、市、县慈善组织,由县级慈善组织拨付至村社集体账户并监督善款使用。
“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年10月至年10月为试点阶段。在原有慈善村社基础上,渭南、榆林、安康三市动员1个县区在区域内全面实施,力争实现全覆盖。其他市在每个县动员10个以上村社(区)试点,创建“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个以上;年10月至年10月为推广阶段。各县(区)慈善协会创建“慈善幸福家园”村社达到50%以上,全省创建“慈善幸福家园”村社达到个以上;年10月至年10月为普及阶段。全省80%的村、社区参与创建活动,建设“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1个以上,村社慈善基金规模达到亿元以上。幸福家园建成后,功能齐全,正常开展活动且社会众筹、扶贫救助效果好,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可按照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协会的创建标准、推荐程序及要求,于每年年底前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者由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协会授予“慈善幸福家园”荣誉牌。
慈善达人
李学彦家庭:好家风引领新民风□记者李彦伶 李学彦慰问老人提起家住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的李学彦,认识他的人都会投来赞许的目光。身为陕西基泰集团路桥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学彦,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热心社会公益,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李学彦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上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妻子陈利华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30多年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精心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在勤劳奋进、团结和睦的家风熏陶下,孩子们勤学上进,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单位同事好评。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养家糊口,20岁的李学彦只身前往内蒙古打拼,挖过地窖,睡过沙坑。在他的带领下,兄弟们一个个也外出闯荡。
在妻子陈利华的理解和支持下,李学彦携手足四兄弟,放开手脚干事业。从开办小煤矿,到成立榆林基泰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又开办电厂,发展煤化工,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多年来,陈利华勤俭持家,家里面的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丢弃。即使家里富裕了,日子好过了,陈利华还坚持每年在自家院子里种植各色蔬菜,以供家庭日常食用,从不铺张浪费。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亲。李学彦一家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总是身体力行地为社会做好事、做善事,多次为精准扶贫、济困扶残、助学助教、基础设施建设慷慨解囊。
李学彦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活动,对口帮扶青云镇杜家沟村16户贫困群众,为杜家沟老人院建设捐资,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同时,他还与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农特产品购销协议,帮助农民兄弟销售雪菊、绿豆等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为支持家乡建设,李学彦先后向当地常乐堡村饮水工程、盘云界村修路、建校等积极捐资。
年,李学彦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年,又荣获“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李学彦一家更加重视家风建设,先后联合村民建设了李氏家风馆,带领全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编辑张璐投稿邮箱
gjdbcszk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yy/11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懂中药之九十九蜂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