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8大脚底问题专家一次解惑
想要行走江湖、健步如飞,你得先学会保护双足(图片来源:RF)
足底承载我们全身的重量,当它罢工抗议的时候,真是动辄得咎、动弹不得。足底也藏着玄机,对应着身体的各种健康状态。想要行走江湖、健步如飞,你得先学会保护双足。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足底疼痛疾患,发生原因是脚底或后脚跟受力过多,导致足部结缔组织松软、筋膜张力太大。许多人睡醒后下床,脚一踩地时最痛,疼痛部位在后脚跟、足弓内侧或足弓中间,得踮脚尖才能继续走动,以冬天疼痛最明显。通常是单脚痛,但也可能双脚一起痛。
常见族群包括扁平足、肥胖者、长辈、久站或久走的人等,常穿太硬或太软的鞋也容易「中奖」,例如高跟鞋、皮鞋、厚底工作鞋、平底娃娃鞋或平底凉鞋等,临床常见专柜小姐、护理人员及业务员因此所苦而求诊。
可到复健科求诊,医师会依病人需求,开立止痛药或运动处方,再由物理治疗师协助利用仪器治疗,包括热敷、电疗、超声波等,改善循环、加速患部愈合。若求助中医,医师则会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手法等治疗,或建议病人在家踩玻璃瓶或网球按摩脚底。
因有患者可能走一步会痛,但走几步路疼痛就缓解,导致初期出现疼痛时不以为意,甚至误认为只是脚底酸痛或轻微发炎造成,拖到痛得难以行走、影响到日常生活,才会愿意看医师。因此,只要一有疼痛出现,就应多加留意。
治疗只能治标而非治本,若没改掉坏习惯,疼痛缓解后仍可能复发。建议改善脚的状态,包括改穿布鞋,或穿厚一点的袜子,少穿鞋底太薄的鞋子或凉拖鞋等,扁平足者则建议在鞋底放「足弓垫」或厚一点的软垫。
患者若无法避免站太久的工作,回家可多动动后脚跟,并予以热敷,放松足底肌肉与小腿后肌肉、改善循环,都有降低筋膜张力之功效。
小腿筋膜炎小腿部的腓肠肌、胫骨长肌或胫骨短肌筋膜发炎,会造成肌纤维及神经沾黏。因筋膜发炎沾黏会产生结节与激痛点,进而刺激末梢足底神经,导致足底隐隐疼痛,尤其是压到小腿肌痛点,足底会特别疼痛,甚至有患者会痛得大叫,属「转移痛」的一种。常见族群包括经常爬山、慢跑、跑马拉松或常久站的人,可能造成小腿肌肉拉伤、痉挛而发炎。
由于是神经痛,吃止痛药效果不彰,建议多按摩小腿肌肉,可徒手在肌痛点持续「压放」,有充血效果,可降低神经敏感度,放松小腿筋膜。
平时可多按摩小腿肌肉,也可热敷或泡热水澡放松紧张肌肉。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多做肌力训练,降低肌肉受伤机会。
跖痛症候群跖骨位于前脚掌,是脚趾与脚掌相接处的部位,发生疼痛的常见原因是运动伤害造成发炎,例如扭伤脚等,临床常见爱打篮球的学生及运动员为此而苦。若脚趾排列不平均、足底肌肉不发达,当足弓压力被改变,也可能常使脚拇趾外翻而过度劳损,进而导致跖骨疼痛。
中医师通常会使用活血化瘀、舒筋理气的外敷内服药物,再搭配针灸及热敷治疗。若跖痛较轻微,建议暂停运动多休息,使用酸痛贴布缓解疼痛。
建议平时多训练足底肌肉的稳定性,让肌肉能「Hold(挺)」住跖骨,避免受伤。
足跟垫疼痛症候群脚底的厚脂肪组织会随年纪退化而变薄,走路时就可能发生足底疼痛,常见族群是老人家及体重过轻者,若是因疾病导致足部肌肉退化的人也可能发生。
中医师通常会使用补养气血的外敷内服药物,再搭配针灸、推拿手法、热敷或熏蒸治疗等。
足部不宜过度使用或同角度压迫太久,也就是别久站、久走,可降低足底疼痛出现频率。
坐骨神经痛臀部深处的梨状肌因为太紧而拉伤,促使坐骨神经张力变大,会放射到足底或后小脚而疼痛,属于「放射痛」的一种。常见族群为久坐上班族、常翘二郎腿的人或常上健身房者,都可能会使臀部拉伤。这种疼痛若没按压足底,不一定会诱发痛感,甚至易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必须透过鉴别诊断辨别。
由于属于神经痛,吃止痛药不一定见效,医师可能会施打类固醇治疗,物理治疗师则会协助进行神经松动运动,降低坐骨神经之张力,或给予体外震波治疗。但最重要的仍是放松太紧绷的肌肉,目前最流行的治疗方式,就是利用健身滚筒或网球等,替肌肉按摩拉筋。
避免久坐,建议常得久坐的上班族,早、中、晚找时间离开座位,动动身体、拉拉筋,或可用手拍一拍臀部肌肉,多做有氧运动也有帮助,但要记得运动后也是要伸展拉筋。
鸡眼鸡眼均长在足底的受力点,当走路姿势不良、鞋底太硬,长期压迫就可能造成足底皮肤角质增生,患部会疼痛,且鸡眼不一定只长一颗,足底受力愈多长愈多,可能一次长4、5颗。
鸡眼直径最小0.2公分,最大可达1公分,有些人甚至会因为长太多鸡眼而痛到难以行走。常见族群为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或久站的服务业等,例如柜姐或空姐。常穿硬底拖鞋及皮鞋的人,也是危险族群。
皮肤科医师会使用冷冻治疗,用低温破坏皮肤角质增生组织,使患部位变薄、变小,但鸡眼容易复发,治疗期也久,最重要仍是改善生活习惯。
建议别穿易受压迫的鞋子,例如气垫鞋取代高跟鞋、皮鞋等。病人也可使用「鸡眼护垫」,鸡眼护垫长得像甜甜圈,中间空心可包围住突出的鸡眼,让患者走路较舒适,预防恶化。
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都可能压迫到腰椎的神经根,神经张力放射到足底而产生疼痛,和坐骨神经痛引发的足底疼痛类似,均属「放射痛」的一种。急性患者通常只要腰椎姿势一改变,足底就跟着发痛,还可能痛到无法走路。
椎间盘突出好发于中壮年人,多是因常搬重物而闪到腰造成急性疼痛,或坐太久累积成慢性伤害,包括弯腰、咳嗽、睡觉翻身等,患者可能从腰到足底都会痛。处置方式是将椎间盘导回正确位置,物理治疗师会利用「站立后仰」的椎间盘复位运动,协助患者矫正坐姿。
腰椎滑脱的原因,大部分是因意外撞击,导致腰椎移位,也可能是因老化导致关节囊韧带松弛,使腰椎松脱。患者通常是站着及走路会疼痛,躺坐较不痛。处置上除手术及药物治疗外,医师通常会安排病人接受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利用运动复健,例如训练核心肌群、放松下肢肌肉等,让病人降低腰椎压力。
当肌肉及关节过度使用,导致紧绷僵硬,就可能因劳损而造成伤害,平时应多做运动、伸展拉筋,放松肌肉及关节张力。
足底疣疣是因为受人类乳突状病毒,进而长在皮肤上的粗糙颗粒。足底疣感染途径常见需赤脚之处,例如游泳池或健身房,患者以小朋友居多,因小朋友爱赤脚到处跑,不过成人会被传染。足底疣可能一次长出一个或多个,患部会伴随痛感,因疣的外观和鸡眼相似,一般人难辨别,需由皮肤科医师鉴别诊断。通常斜切病灶,病毒疣横切面会出现黑色断点,而鸡眼横切面仍是皮肤角化物质。
由于足底疣具传染力,必须赶紧就医治疗,包括使用冷冻治疗、擦抹水杨酸等,让疣变小颗。只要铲除掉病毒,疣就会消失痊愈。
尽量避免跟患有病毒疣的人身体接触,在公共场所不赤足行走,患者也尽量穿鞋,以免传染给他人。足底疣不治疗不会消失,可能再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应避免接触患处,若接触患处一定要洗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ys/7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果你手上出现这些现象,你应该要这样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