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哥胡说浅析川西被人遗忘的县,得荣县



得荣县火了、连续两年的川西十里桃花,也几乎在各大媒体疯狂的转载和发布,点击过亿,也受央视和国家许多大型媒体的      东高西低的地形,构成了独特的河谷农区自然景观。境内山川交错,山峦起伏,江河纵贯,光热充足,典型的金沙江河谷气候。      得荣的藏族居民是由距今五千多年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土著,公元七世纪吐蕃藏王松赞干布统一雪域高原,从今西藏阿里、江孜、贡布等地来的吐蕃人和公元-年间云南纳西王斯郎绕登向康南各地军事扩张时随军纳西人三部分构成。也就是说:今日得荣藏族源流是由当地土著,今西藏人和纳西族三大氏族相互融合同化逐步形成的。得荣藏民迄今保留着土著先民的语言、服饰、饮食等古老习俗;同时也保留有纳西族的许多习俗。

     得荣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特产丰富,盛产青稞、麦子、玉米、粟米、荞子、水稻、高粱、大麦、各种豆类、火麻和梨子、核桃、苹果、石榴、杏子、柿子、葡萄、柑桔、酸梅以及漫山遍野的仙人桃;蔬菜品种齐全,可以说种啥得啥,样样成活丰收;河谷农区牧业很发达,有黄牛、犏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骡、驴、猪、狗、鸡等畜种家禽;植物共有二千余种,其中许多为药用植物,部分为稀有名贵药材;矿产资产已探明和开采的有金、银、铜、铁、铬、铅、锡、铝、石棉、水晶等30多种;境内一江四河四季涨落小,落差大,流量急,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35万千瓦,是实施“西电东送”的丰富水电资源。

     鲜为人知的名胜古迹      龙绒寺据民间传说早在公元6世纪左右,藏族本土宗教本布教在得荣十分盛兴。山山有寺庙、村村有本教师从事宗教活动。大约公元十二世纪左右,藏传佛教噶举派传人得荣,强行将原来的本布教寺僧改宗为噶举派,并在当地建有座大小寺院。公元年今日龙乡甲子人名叫沙埃喇嘛洛绒达吉的高僧从拉萨哲蚌寺学经回来后,将原座噶举派寺院改宗合并建立一座格鲁派寺院,即现位于日龙乡的龙绒寺。当时该寺在今徐龙乡宗绒村,后来迁移到现址。公元年龙绒寺改名为“龙纳扎仓甘登培吉林”即甘登弘法洲之意。龙绒寺是该县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过去有僧人人,寺内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第22任甘登池巴根呷登巴达吉(-)和第79任甘登池巴洛绒京巴(-)出自于龙绒寺,甘登池巴不仅是格鲁派的最高教主和法王,而且是藏民族至高无上的学术权威和重要的宗教领袖,因而该寺闻名全藏。得荣出过两位甘登池巴,这在得荣的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大事,既是龙绒寺的光荣,也是得荣人民的光荣。

     翁甲寺翁甲寺原为本波教寺院。传说莲花生大师的一位亲传弟子名叫释迦了真的到翁甲后,改建为宁玛派。因该寺四周的岸壁上有自然形成的个“翁”字(佛六字真言中的第一字)而得名为“翁甲寺”,即百字翁寺的意思。该寺殿堂僧舍随自然形成的岩洞依崖而居。寺院周围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奇石异山。相传这里有开启藏区处圣地门户的金钥匙。人们只有先到这里取得金钥匙后,再到其它宗教圣地朝拜愿方能灵验。四周自然景观有七仙女峰、睡狮、大象白螺、格萨王马鞍和珠牡王妃织姬,莲花生大师的“铜色仙境”净土,藏区圣迹“独脚獐”,验证善恶的”阴间道”和“地狱三角架”,除病祛邪的“净身瀑布”和镇寺之宝“金刚亥母猪象”(多吉帕果)等神奇绝妙的美景。每山每石的来历都有动人的传说,因而人们把翁甲寺视为康区普陀山。一年四季朝拜者不断,翁甲寺的香火十分旺盛。

     兴艾寺位于古学乡。达龙葛举祖师达龙槽巴扎西贝的一位再传第子名降秋降措的高僧于公元年左右到康区传法招徒建寺到得荣,他把原古学乡内的噶玛噶举四座小庙合并建一座达龙噶举寺,并将自己使用多年的白木拐杖送给寺院作纪念。该寺为了纪念这位建寺者,取名为“兴文降秋林”,意为“白木菩提洲”。兴艾是藏语“白木”之译音,该寺由此得名。白木拐杖成为该寺传世之宝。

     多炯寺一位名叫曲英伦珠的瑜咖弟子于公元14世纪在今奔都乡所建噶举派寺院,名曲米寺,公元17世纪曲英伦珠七世活佛最旺扎西本巴得知蒙古兵临曲米寺强令该寺改宗格鲁派时,一气之下当众将黑、白三块石头捏成一块,留有手指和手掌印,蒙军得知活佛的法术后立即退兵。当时,将曲米寺改名为“多炯寺”,意为“捏石寺”而得名。这块捏石自此成为镇寺之宝世传至今。

     县境内奇特的自然风光使人流连忘返。人们都知道“金沙江第一弯”在云南丽江,但都不知“金沙江第一弯”却在得荣境内,这个天然奇观在云南德钦县的山峰上可以使你一饱眼福,心旷神怡。徐龙乡有三根发辫仙女峰,日龙乡有雄伟的龙绒扎盖神山和威慑四方的达金冻蒙神,古学乡有集雪山、草原、森林、冰川、湖泊、石林、瀑布为一体的正在开发的下拥生态旅游胜景扎西尼玛龙巴一太阳谷。子庚乡境内有天然泥土“雄起”的男生殖器与它对称的女生殖器。还有大鹏啄毒蛇,七仙女峰等自然风光。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旅游风景名胜。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藏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植于勤劳、智慧、朴实、忠厚的得荣人民之中的文化艺术,以强烈的民族精神,精湛的传统技艺,浓厚的地方特色,突出的民族风格形成了独具一树的得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得荣人民以富于理想化的艺术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娱乐形式,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珍品。

     歌舞艺术青藏高原是歌舞的海洋。藏民族能歌善舞,人所皆知。康南得荣人,无论婚姻嫁娶,逢年过节,劳动休息,赶场集会,总有歌舞伴随,而且人人爱,个个会。整个得荣就是一台永无关闭的舞台,尤其是得荣日、徐两地的男子,大都会拉会吹会弹。在得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锅庄弦子艺术家和歌手,只是无人记载而被历史遗忘而已。我已走遍全藏区,对藏族的歌舞也做过一些调查,但从未发现象得荣锅庄那样根深叶茂,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于年6月专程到得荣去调查锅庄时,这才发现得荣锅庄博大精深,确有“七天七夜也跳不完”真实性,只是长期以来这个地方没有出现大学者、大文人也没有      得荣锅庄弦子和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总括起来有:赞颂山川流域、大地物产、日月星辰、神山神水、宇宙乾坤的;有歌颂父母子孙、喇嘛活佛、君臣妃后、贤明官吏、英雄好汉的;有表达男女爱憎、盼望相聚相爱,永不分离美好愿望的;有思念亲朋好友、家乡父老、兄弟姐妹的;有祝福天地长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家乡昌盛、社会和平、人人幸福的;有赞扬藏族与印度、汉地、蒙古之间的友谊交往的;有讽刺伪君子,教育人们真善美等。子庚九步踢踏和布姆次仁措姆由州歌舞团改编成《九步吉祥和布姆次仁措姆》后跳遍祖国大江南北。

     建筑艺术得荣的民居建筑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由于得荣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它的民居也有着与地理和气候相适应的特点。金沙江温热带河谷地区为三层或四层楼房;半高山为三层楼房;高山地区为二层平房,门窗较小,土木结构或土石木结构。

     说笑话得荣人说笑话(开玩笑)藏语称“辖扎”。这种玩笑有着讽刺、鞭策、教育他人为内容的特殊风俗。在结婚、集聚等大众场合,对在场的人都可以说笑话。即对某个人的形象、举止言行、错误缺点、是非过错、人品道德等方面,以用一种意味深长、比喻生动而又十分恰当的说笑话形式表达出来。说得包括被说的人在内叫大家满堂大笑,越想越想笑。这种笑话表达方式被笑的人也无法辩解,因为话中没有一句诽谤中伤的语句,都是用一种十分文明而击中要害的语言来给你开玩笑。你如果要回击说笑,也可用此方式来反笑他。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纠纷,有些是是非非的事都可以通过这种说笑的方式在众场合一笑而解。比喻形象生动、语言表达艺术好的笑话时隔几代人回忆起来还想笑,得荣的说笑艺术在全藏区独树一枝、独花一放。

     民间故得荣民间故事十分丰富,有些老年人可以讲三天三夜也不重复。比较著名的有《商人罗布绒布》《披着青蛙皮的英雄男子》、《徐布达拉》、《阿古登巴故事》、《茶与盐的故事》、《蚤子与蚊子的故事》、《鸡与冻油砣的故事》、《纳西王斯郎饶登的故事》、《熊与兔的故事》、《恶人女儿与善人女儿的故事》、《穷人儿子与富人儿子结朋友的故事》、《单珍志玛》、《金丝莲花》。

     民间传说得荣的传说数不清,山山水水都有动人的传说。《得荣人来源的传说》、《龙绒寺来历的传说》、《新格来历的传说》、《多龚寺来历的传说》、《翁甲寺来历的传说》、《丹麦拉康来历的传说》、《打金冻蒙神山的传说》、《徐扎盖三根发辫神女的传说》、《白蛇与黑蛇的传说》、《莲花生弟子用牦牛驮佛经来得荣的传说》等等。

     地方节目七月十五日转神山节得荣日龙乡和曲贡亚乡在藏历七十十五日转丹麦拉康和打金冻蒙神山。这天人们天未亮就已走出村寨朝山拜神,祈年祷岁,祝福人畜兴旺,来年丰收。人们在草坪、林间野餐宿营,家家户户把最好的饮食拿到转山会上吃,丹麦拉康要举办跳神,还有歌舞和娱乐活动。 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      得荣藏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它在藏族饮食文化百花园中,可称得上是独具魅力的一朵奇花。现将得荣饮食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如下介绍:

     1、酥油炖鸡野香十足、营养丰富把藏鸡肉连同内脏切成块后与新鲜酥油相炖,除放盐和虫草外,不加任何佐料。这道菜是家人团圆和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      2、红烧乳猪肉是上等美味佳品满月或生下两个月的藏乳猪用绳勒死不让体外出血,用开水烫白后,在火中烤至略有烧烤味时切成小块,在酥油中回锅后加水放盐红烧。这个莱有说不出的鲜味,是当地的上等食品。      3、蜂糖熬酥油是招待贵客的高级营养补品酥油熬化后加人蜂糖开沸后,可以饮用,也可以蘸馒头、糌粑、馍馍相伴食用。      4、酥油糌粑鱼汤是老人的补品将晒干的鱼肉连骨碾磨成粉,与酥油、糌粑一并放人开水中,加盐煮沸一小时后,即可饮之。这种鱼汤味道特别香,具有明目、养肝、润肺、强体作用。      5、蜂蜜核桃酱补脑治风湿将核桃仁碾磨成粉沫煮熬出油后,放人蜂糖成酱。此饮食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治风湿、补脑等作用。      6、五香糌粑伴酥油茶回味无穷由青稞、麦子、粟米、玉米、火麻五粮糌粑可口香甜,大家围坐火塘,边拉家常,相互敬劝,糟粑和一碗酥油茶相伴慢嚼细吞,真可谓美妙绝顶,回味无穷。这是家人和亲朋好友相聚时必吃的休闲饮食。      7、麦子粥和麦子花花是吉样饮食将麦子在水口浸泡后碾脱麦皮煮成粥,放上奶饼、腊肉,是藏历新年初一家人必须吃的吉祥团圆饭。麦子花花由麦子加火麻籽炒熟,与核桃仁相伴合吃,是逢年过节时必不可少的吉祥小吃。      8、荞面饼蘸蜂糖在特制的石锅上烤烙的荞面饼蘸蜂糖,既可口又简便,有一种特殊的美味感。      9、独具特色的得荣包子得荣人喜欢做菌子包子。在鲜菌中加葱、蒜、辣椒和盐,再加少许化油或酥油作包子心子,其味道十分独特;奶饼包子有甜、咸二种;甜包子是新鲜奶饼中加糖、核桃米和少许酥油;咸包子是奶饼中加葱、蒜、芜须、韭菜等。      10、生肉酱百吃不厌在鲜瘦肉中放人姜、蒜、葱、花椒、辣椒等香料加少许冷开水切成肉酱后即可食之。这种生肉酱不仅没有丝毫生肉味,反而有一种极富吸引力的香辣鲜味。      11、一在灌血肠全寨品尝得荣人杀猪宰羊时必须灌血肠:在鲜血中加对养面、肝心腰和肉,放上薄荷、葱、蒜、花椒、芜须等佐料灌进大小肠,在开水中煮熟后连同一块肉给全寨的每家每户送去,让全寨人品尝哪家灌的血肠最香。      12、速熟干菌麻辣莱将菌放人有盖木碗中,加上奶渣、花椒、辣椒、葱、蒜、薄荷等香料,加人开水后,将早已烧红的特制石块丢人碗中加盖煮沸三分钟后,可下饭食用。这道菜既有菌子的香味,又有各种佐料的麻辣味,又可防治伤风感冒。      13、石锅炒鸡蛋烧红的石锅中煎炒藏鸡蛋,味道特别香,这是得荣风味莱。      14、五香米花糖是得荣的特色食品每当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用麦子、青稞、火麻子、花生仁和核桃米炸蜂蜜五香米花糖。      15、面疙瘩是独有风味食品用荞面或麦面做成圆型小疙瘩面在水中煮熟后,放人碾细的核桃米和酥油、鲜奶饼,它是饭菜合一的美食佳肴。      16、鸡眼豆炖肉味香色美得荣产的一种形似鸡眼的黑色豆子炖肉,味道十分鲜美。      别具一格的服饰      得荣的服饰保留着远古藏族白色崇拜的传统:男子身穿的衣领上镶有花格氆氆的白色毯子藏装和白色丝绸或布料灯笼裤。男女身着红白相套的长袖衬衫;妇女穿边角有花须的白色裙子。富有得荣特色的服饰是日徐一带的女装:用山羊皮、花格毪子、氆氆、蓝色布料对称相拼而成的无袖连衣裙。裙领镶有花格氆氆,边角镶有长毛白山羊皮,该裙称“于堆”。其文化内涵是象征当地的土著、吐蕃部落、纳西族合睦相处,融为一人。连衣裙上外系一根镶有铜或银雕花装饰的皮带,皮带两边挂有细小铃铛和荷包,使姑娘变得格外婀娜多姿,神采奕奕;妇女还穿一种黑色毪子做的百褶裙。衣领镶蓝布和花格氆氆。这种百褶裙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吐蕃女装相同。

说明它是吐蕃时期的女装在得荣保存了下来。得荣服装还有一个特点:妇子长袍都要开衩,两衩口要镶花边或锦缎,配上银扣。衣领要镶黄白二色金丝缎子,有些缎子点缀珍珠,镶饰越宽表示越富有,同时还要配上双银扣。得荣男女服装的用料、色彩、款式等都保留着吐蕃服饰的原貌,并与今西藏阿里、江孜一带的装束基本一致。得荣妇女的头饰别具一格:年青妇女头戴雕刻银盘,象征头顶十五的月亮。将发梳编成许多细长的辫子,在辫子末端接上特制的约20公分长的二根银棒盘系在额前,银棒一头扎有鲜红的丝绒飘扬在右额前,本来美丽健壮的得荣姑娘显得更加俊美。

     民间工艺、土特产品      日龙乡的金银铜铁手工业有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有金银首饰,银盘、穿着装饰,银质各类型链条,银包木碗、鼻烟角(盒),银铜刀鞘,银耳环和生产、生活用具刀、斧、锄等为著名;徐龙乡的沙陶罐;巴日乡的竹器;子庚乡的木碗、木盒等生活、装饰用木器;斯扎乡下绒的木桶等手工艺品不仅历史久,而且式样美观,经久耐用。      土特产品中最有名的是得荣的藏香猪肉和藏鸡肉和蛋。藏香猪肉和藏鸡肉不仅肉嫩味香,而且有一种说不出的野香味,真可谓美味佳肴,藏鸡蛋虽小,但它有着与其他任何鸡蛋所没有的一种特殊美味。藏香猪和藏鸡若能扩大规模,形成拳头产品,它将成为国内外供不应求的美食佳品。得荣的松茸(又名青杠菌)、核桃、树子辣椒(一种家养山椒)、麝香、虫草、贝母、木耳、杜仲等上特产品在省内外富有声誉。视频:得荣县瓦卡镇文化赶集(素材提供:得荣文旅阿布)

编辑:松哥

审核:第一湾文旅

文字:来自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ys/1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