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鹰匠虽修非常道,但行正义事
白癜风最新诊疗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6月16日,北美小象君与土豆班学习小组邀请到了中华鹰匠的创始人鹿纹先生为我们讲述鹰匠背后的故事。文章根据鹿纹先生讲座的实录整理。
中华鹰匠(又名鹰匠联盟),由鹿纹先生创立于年,现隶属于大理市鹰匠猛禽保护中心。中华鹰匠致力于提高国内的猛禽保育和救助观念,每年实名认证考试招收学员,通过网络传播猛禽伤病救护知识,推广先进保育理念。截止年5月,中华鹰匠一共举办了16期猛禽救助培训。如今,毕业的学员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其中百名学员每人至少有过一次成功的猛禽救助经历;还有学员成立了自己的猛禽救助康复中心,也为守护猛禽野外族群贡献着自己一份的力量。创始人鹿纹先生曾在台湾创办「中华猛禽研究暨保育协会」并担任第一届秘书长,协会是当时唯一一家以中华开头的官方保育协会。此外,鹿纹先生还曾担任过台湾省各地区鸟会猛禽辨识与救伤的讲师,和亚洲野生动物收容中心的猛禽顾问。他也曾主持过三个军用或民用机场的猛禽驱鸟执行计划,以及六个机场的鸟相遇调查和鸟害防治计划。
大理市鹰匠猛禽保护中心
「鹰匠」十一年,他们这样走来
三十年前,还是北美训鹰人协会(NAFA)一名会员的鹿纹先生,观察到协会的养鹰专家和学者,与当地养鹰人共襄盛举,为保护野外猛禽族群做了很多努力。受到感染的鹿先生决定将这样养鹰+保护的模式引入台湾。鹰匠在成立之初,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当地的养鹰人团体,旨在将原本就具备爱心的养鹰人,培育成兼具正确保育观念的鹰匠。至今联盟已经培育了两千余合格鹰匠。
鹰匠成立之时,面对的是养鹰群体多为「玩鹰」人的国内现状。当时国内盛行的训鹰手段沿袭传统,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鹰训练到能够捕捉猎物,对鹰造成的伤害十分之大。这些传统手法中就包括常常被视为传统文化的「熬鹰」。当把鹰从野外捕捉回来后,为「熬」掉它们的野性,熬鹰人几人联手,昼夜不让鹰睡觉,喂食不能被消化的麻轴。鹰每天摄食的营养不够,体重逐渐下降,意志在饥饿和困顿间一点点消磨。此时,玩鹰人还会用清膛的手法,利用一根管子强行往鹰的肚子里灌水,将没有消化的囤积物从肠胃里排光。终于,雄鹰在极度饥饿和疲惫中,在孤独和崩溃的边缘,向对峙中的人类臣服,从此野外又少了一个桀骜自由的灵魂。
传统训鹰术(左右滑动,图1/2:鹰白天黑夜都不能睡觉,图3:喂食的麻轴,图4:清膛)
熬出来的鹰在白天睡觉,而野外的猛禽从来不会在白天睡觉,除非是不健康的鹰
看到残忍的驯鹰手法在国内如此盛行,鹿先生十分痛心。尽管鹰猎起源于中国,在我国也有着两千年漫长的历史,在我们为鹰猎的悠久文化历史而自豪和故步自封的同时,国外的鹰猎团体已经在鹰猎技术发展、猛禽救助和保育、猎鹰人工繁殖和野外族群复苏等方面远远超过了我们。他们在积极寻求防止圈养猛禽死亡的措施,攻破人工繁殖猛禽的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ys/11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品推荐揭秘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
- 下一篇文章: 用鸦胆子糊涂鸡眼几天后可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