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见过吗能健脾补虚,散结解毒



芋头

来源产地

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根茎。

秋季采挖,去净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均有栽培。别名蹲鸱、芋魁、芋根、土芝、芋奶、芋渠、狗爪芋、百眼芋头、芋艿、毛芋、水芋。

芋,湿生草本。根茎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2-3枚或更多,叶柄肉质,长20-90cm,绿色,基部呈鞘状;叶片卵状广椭圆形,长20-50cm,质厚,盾状着生,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全缘,呈波状。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长20cm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cm,粗2.2cm,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cm,展开成舟状,边缘内郑,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长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长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长4-4.5cm,先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cm。期期2-8月。

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甘辛,平。

入肠、胃。

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决,牛皮癣,汤火伤。

《中华本草》

味甘;辛;性平。归经胃经。健脾补虚;散结解毒。主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

《食物疗法》

芋头又叫毛芋、芋艿,为天南星科植物。芋头富含淀粉,既可当菜食用,又能作粮充饥。据分析,每克芋头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7.5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维生素B10.06毫克,B20.03毫克,尼克酸0.07毫克,维生素C4毫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铁0.6毫克,钾毫克,镁32.6毫克。中医学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胃健脾,破血散结的作用。凡脾肾阴虚所致的食少瘦弱、久痢便血、口渴便秘、气血郁结所致的腹中癖块、瘰疬肿毒者宜食。

芋叶性味辛凉,功能止泻、敛汗、消肿毒,用治泄泻、自汗、盗汗、痈疽肿毒等,

芋茎性同芋叶,利水、和脾、消肿,可治泻痢、肿毒。

芋头花,性平,味麻,有毒。适宜于治疗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及脱肛等。

胃肠难以吸收芋头粘液中的草酸钙,草酸钙且有苦涩味,但煮熟后可消除。草酸钙能刺激皮肤发痒,所以在削皮切片时,应注意不要把粘液弄到手臂上。如果手发痒,可在火上烤烤,或用生姜捣汁擦之。

1.痢疾:

芋艿12克,水煎服。白痢加白糖,红痢加红糖。

2.慢性肾炎:

芋头0克,红糖克,将芋头洗净切片,放在锅内煅灰研末后,拌糖和匀,日3次,每次服50克。

3.胃痛:

嫩芋艿,切薄片,拌白糖,早晚佐饭,常服有效。

4.鸡眼:

切生芋艿片,摩擦患部,每次擦10分钟,日擦3次。若擦及健康皮肤而引起皮炎时,以生姜汁轻擦洗。

5.烫火伤:

新鲜芋头捣烂外敷。

6.牛皮癣:

大芋头、生大蒜,共捣烂,敷患处。

7.荨麻疹:

芋头的干茎30~60克,洗净,酌量配猪排骨炖服。

8.小儿脱肛:

以陈壁土捣碎,冲水澄清,煮芋茎、猪肠吃。

9.腹泻:

芋茎、陈萝卜根、大蒜,用水煎服。

10.吐血:

芋头花15~30克,炖猪肉服用。

11.子宫脱垂:

芋花3~6朵,炖陈腊肉服用。

12.鹤膝风:

芋头花、生姜、葱子、面粉,共捣烂,酒炒,包患处。

13.疣:

鲜芋切片擦患处。

内服:煎汤,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醋磨涂。

生则有毒,莶不可食。

太极本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zwc.com/jyys/10555.html